第(3/3)页 萨特热、蛤蟆镜、喇叭裤被后来戏称“三大精神污染”。也有人说,“萨特热”是“80年代新一辈人的精神初恋”。 卫向东主要是看个热闹,自己规定每季度必须看一本书,咋能不遵守? 现在是下午四点,图书馆前面临时搭建的自行车棚已经停满自行车,这都是外村来看书的青年骑的。卫向东收好雨伞,刚走到一楼的借还书处,就听到一个青年用哀求的声音说道:“同志,能不能让我把这本书接回去看?我来一趟不容易。” “不行,图书馆有规定,不是本村的一律不外借书!”说话的是图书管理员曹玲。 “支书。”曹玲看到卫向东走来急忙招呼。 卫向东点点头,又看了看旁边这个陌生青年,只见他戴着眼镜脸色有点苍白。 看到卫向东望着这个青年,曹玲急忙解释:“支书,他每周都来看书,一坐就是一整天,还抄书!还不是咱们前进乡的,是城里的。” “你是从城里过来的?”卫向东讶然。 “嗯.....”青年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,说自己叫方森,是县农机厂的职工,但从小就喜欢文学诗歌,县城新华书店里的书让他看完了,所以每周就骑车赶到卫曹村。最新喜欢上了雪莱的诗,《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》《倩契》,《西风颂》都很长,所以想借回去看。 “你骑车?!” 卫向东这才注意到对方头发、衣服上都有雨痕。 “家里条件不太好,能省点就省点。” “你发表过作品吗?”卫向东有些好奇。 “还没......但是我会努力的!” 卫向东肃然起敬。 “行,我特批准你,以后你要借什么书都可以借回去看!但不能损坏要及时归还!” “你放心,我绝对会珍惜的!”青年顿时激动起来,突然又想到一件事:“可我.....没押金。” “我帮你垫着。”说完卫向东从兜里掏出十块钱交给曹玲。 “谢谢,谢谢.......”方森连声感谢,从书包里取出一块塑料纸,小心翼翼包好,又藏在自己贴身衣服里,又将衣服扎进皮带,穿起雨衣到车棚里取出自行车,很快消失在雨中。 “就他,能当诗人?做梦吧。”曹玲撇撇嘴,却看到卫向东一脸严肃看着他。 “不要嘲笑别人的努力!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,那和咸鱼有啥区别?!” 第(3/3)页